搜索

广东助力澳门修复四分之一森林生态新生的背后

  近年来,漫步于大潭山步行径,徜徉于小潭山步行径,探秘于黑沙龙爪角步行径……澳门的绿色生态旅行景点慢慢的变多,生态环境的改善日益显著。根据省林业局的最新报告,自2017年以来,广东省林业局组建了一支专家团队,深入探索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森林覆盖情况,发现超过500公顷的森林面积,其中120公顷的受损山林已经制定了详细的生态修复方案。到目前为止,这一团队已经成功修复了澳门全区约四分之一的森林,令这片土地重焕生机与活力。

  这项山林修复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因台风造成的山林损失做修复,并促进山林的健康生长。自2017年起,广东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林业生态建设中,引入了创新机制,结合“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典型城市森林群落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”等多个项目,为澳门的山林恢复提供了专业的技术上的支持。修复方案中包含了“生态修复、林相修复和沿海防护”三种具体方式。

  澳门地处台风频发区域,因此,针对这一特点,专家们开发了一种岩石区根系固定技术,这项技术明显提高了沿海岩石区苗木的成活率。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首席专家赵庆表示:在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,我们因地制宜地推荐了60种生态功能优良、景观效果非常明显以及抗风能力强的乡土树种,重点解决了苗木在台风袭击下的存活问题,进而确保了生态修复工作的成功实施。

  以促进生态美化的“绿美广东”建设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为契机,广东林业“智囊团”还对10多家港澳林业公司进行了实地培训,有关技术人员和工人人数近500人。培训内容涵盖种苗繁育、森林病虫害防治、森林城市建设、生态监测以及自然教育等方面的课程。自2019年起,粤港澳三地共同召开了粤港澳自然教育联盟的成立会议,启动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、粤港澳自然教育季、粤港澳自然观察大赛等系列自然教育活动,旨在打造粤港澳自然教育讲坛和嘉年华等特色活动品牌。

  此外,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(2023-2030年)》的发布逐步推动了两地在红树林的种植、修复以及湿地生态监测等领域的合作。此举不仅提升了十字门水道沿岸湿地的生态品质,同时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了更有效的环境。

  省林业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,未来,省林业局将继续深化粤澳合作,紧密联系省内科研机构,共同探索山林修复后的森林景观优化及其利用方式,以便逐步提升澳门地区的生态品质,助力澳门湾区的持续生态建设。在这场绿色复兴的进程中,广东作为助力者的角色显得很重要,而澳门则在这股生态潮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。这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作,不仅关乎自然环境的改善,也关系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,乃至整个大湾区的发展目标,值得相关各方持续关注与支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网站地图